歌曰《蓮花落》滿市唱著乞食: 人道光陰疾似梭,我說光陰兩樣過。昔日繁華人羨我,壹年壹度易蹉跎。可憐今日我無錢,壹時壹刻如長年。我也曾輕裘肥馬載高軒,指麾萬眾驅山前。壹聲圍合魑魅驚,百姓邀迎如神明。
今日黃金散盡誰復矜,朋友離群獵狗烹。晝無擅粥夜無眠,落得街頭唱哩蓮。壹生兩截誰能堪,不怨爺娘不怨天。早知到此遭坎坷,悔教當日結妖魔。而今無計可耐何,殷勤勸人休似我。
乞丐的來源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因父親被誣“謀反”,全家人被楚平王殺害,獨有自己外出打獵逃過大難。伍子胥走投無路,欲過昭關到吳國去,此時昭關張貼伍子胥像,懸賞緝拿。
伍子胥又急又愁,壹夜之間須發全白了,面目全非,結果混過了關口,來到吳國都城蘇州,這時已身無分文,只好吹奏隨身攜帶的長簫,借以乞討過活。
乞討中,恰遇吳國公子姬光,見伍子胥相貌不凡,口才出眾,就領進宮中委以重任。姬光繼位後,是為吳國闔閭,伍子胥帶領吳兵打敗楚國,鞭屍楚平王報了大仇。後來,蘇州壹帶的花子,因伍子胥在這裏要過飯,就尊稱伍子胥為乞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