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附子有毒。
附子的有毒成分為烏頭堿等,口服烏頭堿0.2mg?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為3?~4mg?,飲片中毒量?l5?~30gJ。附子品毒性大、作用強烈,臨床較少使用,大多使用其炮制品。因其加工炮制方法和輔料的不同,可分為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由於經炮制的附子毒性大為降低,其臨床使用也較為廣泛。
制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經鹽漬、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後降低毒性,稱"制附子"。
擴展資料:
制附子的性狀: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百度百科-制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