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苦草、膽草、散血草
漢語拼音shan ku c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juga pantantha Hand.Mazz.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科屬分類唇形科
主治慢性肝炎;小便淋痛;口瘡;瘡瘍 腫毒;跌打腫痛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400-2700m的幹燥荒坡矮草叢叢中。
采收和儲藏8-11月花開期采收,洗凈 ,曬幹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動植物形態散瘀草 ,多年生草本,長7-32cm。平展上升或齒匍匐莖,細弱,密被灰白色長柔毛或綿狀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約5mm;葉片堅紙質,幹時黑色,下面常帶紅色,長圓狀倒卵形或倒三角狀卵形,長1.5-3cm,寬0.8-1.8cm,先端鈍,基部楔形下延,兩面被疏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疏齒,具緣毛。輪傘花序 具4-8花,著生於葉腋內;花梗內;花萼紫色,漏鬥狀,外面被長柔毛,內面無毛,具10脈,萼 齒5;花冠淡紫、紫紅色或紫藍色,長0.8-1cm,外面被疏柔毛,內面基部有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短,圓形,下唇寬大,伸長;雄蕊4,二強;花盤環狀,裂片不明顯。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褐色,背部具網狀皺紋,腹部1果臍,果臍約占腹面1/2。花期8-11朋,果期10月左右。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涼血消腫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