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魯菜的形成有哪些歷史原因

魯菜的形成有哪些歷史原因

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風尚有關。山東是我 國古文化發祥地之壹。地處黃河下遊,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沃野千 裏,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號稱“世 界三大菜園”之壹。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姜都蜚聲海內外。

山東菜簡稱魯菜,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壹,也是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山東菜可分 為濟南風味菜、膠東風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區風味菜,並以濟南菜為典型,煎炒烹炸、燒燴蒸扒、 煮氽熏拌、溜熗醬腌等有50多種烹飪方法。濟南風味菜以清香、脆嫩、味厚而純正著稱,特別精於制湯,清濁分明,堪稱壹絕。膠東風味亦 稱福山風味,包括煙臺、青島等膠東沿海地方風味菜。該菜精於海味,善做海鮮,珍饌佳品,肴多海 味,且少用作料提味。

此外,膠東萊在花色冷拼的拼制和花色熱菜的烹制中,獨具特色。孔府菜做 工精細,烹調技法全面,尤以燒、炒、煨、炸、扒見長,而且制作過程復雜。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經過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美食不如美器”,孔府歷來十分講究盛器,銀、銅等名質 餐具倶備。此外,孔府菜的命名也極為講究,寓意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