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歷史上,寒食節的活動主要以紀念禁煙令和寒食的出臺為主,逐漸演變為祭祖。其中蘊含的忠孝誠信觀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孝的傳統道德內核,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到了現代,寒食節已經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形式。同時,寒食節期間,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回鄉祭奠祖先,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古代先民在寒食節上對禁煙禁食的堅持,表達了他們對古代先賢引子的不朽懷念。冷食冷飲有幾十種,大部分都有深意。比如介休習俗中有“蛇兔必富”的說法,寓意國家有望富民強國;犧牲吃面,介休方言是為了教育後人“懷念”,不忘介紹公,賢惠。寒食節,意為追求政治清明。在元雜劇、現代京劇、晉劇、現代晉劇和明代小說中,都有許多專門的解退和寒食節的曲目和篇章。自東漢以來,有關介之推的傳說、故事和碑刻也成為研究三晉民間文學和金石學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