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段小樓很可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程蝶衣對他的感情不是壹般的師兄弟之間的感情,但編劇還是安排他自己說出了這句話。他之所以揭發程蝶衣,不僅是受精神壓迫和利益選擇的驅使,也是因為他不愛蝶衣。
很多人可能會說,按照段小樓的性格,以前日本人來的時候,他就跟骨頭壹樣硬,不給人家演歌劇。那他為什麽主動揭發別人,性格上是矛盾的。但對於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可能真的無法理解,導演和編劇可能想用這個情節讓我們感受壹下當時人們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如果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段小樓的選擇也是他日益世俗化的表現。而這種世俗化的傾向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利益或權力和暴力的壓力下,每個人的棱角都會被磨平。所以,霸王項羽在歷史上總會被人們稱頌甚至神化,他的妃子也會因其高尚的情操而被人們銘記。在我看來,通過段小樓對程蝶衣的曝光,這部電影是想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霸王,但是蝶衣最後的自殺卻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像程蝶衣這樣真正的虞姬的,人就這樣活在希望和絕望之間。讓我想起魯迅的那句話:“絕望是徒勞的,就像希望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