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主要活動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藥、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
秋天到了,冷空氣南下,雨水減少,天氣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氣爽,氣溫既不寒冷,也是炎熱,正好適合出遊。古人很早就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比如唐代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裏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重陽糕,也叫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糕上還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兩只羊,取“重陽”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放兒女額頭上,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