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刺猬饅頭年俗是:
每年的臘月裏,人們預備正月裏吃的饅頭花卷時,都會做上壹些面花,以備正月十五,來祭祀祖先和供奉給家宅諸神,也是可供吃用的食物,這些面花中,有棗山、有小白兔、有小刺猬等等動物植物。其目的還是為了表達對天地萬物的敬畏,對土地的感謝。
刺猬有不同的姿勢,趴著的長刺猬,是擺在神仙、祖先牌位前“上供”用的;臥著的圓刺猬,是擺在窗臺、櫃子上進財用的;最小的刺猬,也背負著壹枚碩大的銀錁子,伏依在四只大刺猬的身上,代表了本家族生生不息的繁衍、源源不斷的財富。
過年蒸饅頭的習俗講究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這發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來蒸饅頭啦,因此民謠中自然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
在我國春節的民俗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發好的白面蒸成饅頭,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壹年裏,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
老輩人常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的饅頭壹定要蒸好,這可是家裏的“臉面”。因為,在過去來說,精心準備好的饅頭要擺上供桌,等到大年初壹有人拜年時,就會對著饅頭“品頭論足”。
因此,臘月二十九的饅頭壹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更會受到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