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起源於泉州(閩南),是閩南、臺灣省和潮汕的經典傳統小吃之壹。傳說它與鄭成功有關,是沿海地區的人們在吃不飽的時候發明的壹種替代食物,是貧窮生活的象征。據說蚵仔煎就是在壹個貧窮的社會發明的這樣壹種創意菜肴。
煎蚵仔煎不是臺灣省特有的小吃。在閩南語地區(閩南、潮汕)自古就有,是常見的家常菜。據說,蚵仔煎是貧窮社會發明的創意菜肴,是我們的祖先在吃不飽的時候發明的替代食品,是貧窮生活的象征。
閩南、臺灣省、潮汕基本同源。在臺灣省,它最早的名字叫“炒食追”,是臺南安平老壹輩人所熟知的傳統點心。它是用紅薯漿包裹蛤蜊、雞蛋、洋蔥、香菜等原料加水後做成的餅。
材料:
牡蠣500g,紅薯粉1大勺,魚露1大勺,香蔥1根,雞蛋1大勺,植物油1大勺,水適量。
步驟:
1.盡量選擇小牡蠣,洗幹凈。
2、紅薯粉加水混合,加入生蠔、香蔥、魚露,爸爸的做法是直接在生蠔中加入紅薯粉,不用加水,試試看妳更喜歡什麽。
3.熱鍋多加點油,舀入鍋中,表面淋上蛋液。
4.煎至兩面金黃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