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初三,這壹天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不同地區對三月三的定義不同,節日的名稱和習俗自然也大相徑庭。民間還有壹個傳說,說是王太後的生日。這壹天,天上會有蟠桃會。三月三歌會是壯族人民最盛大的民歌集會,壯族人民向來以歌唱活力著稱。壯族民歌的形式和內容豐富多彩,二三句、三四句或更多,流行七言、腰韻。
壯歌的特點是善於觸景生情,以物喻人,以猜問的形式唱出生動感人的歌詞。在廣西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壹項著名的體育賽事——陀螺節。時間從除夕前兩三天到正月十六,持續半個多月。
熙熙攘攘的
相傳,端午節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農的紀念。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打扮,載歌載舞,非常熱鬧。壹臺臺壯劇日夜上演,白天演武戲,晚上演文藝劇。除了看戲和唱歌,年輕人在節日裏也非常活躍。他們通過唱歌跳舞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誼。
廣西鎮寧、索烏壹帶的壯族,每年四月宰壹頭牛、壹頭豬、兩只雞、四十八條魚,到拜亞山祭祀壯族婦女拜亞。崇拜傳說中不屈不撓的女英雄拜亞。春節期間,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新年慶祝活動,由於地域文化不同,習俗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