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屃(bì‘xǐ),就是常說的“王八馱石碑”(靖江王陵陵恩殿內就有)。
2、鴟吻(chīwěn),能吞萬物,負責看護房屋建築橫脊,就是所見到的吞脊獸(屋頂兩邊的大獸,靖江王陵陵恩殿屋檐上)。
3、椒圖(jiāotú),面目猙獰,負責看守門戶,就是所看到的門上口銜鐵環的神獸(古南門上,靖江王陵三卷陵門和陵恩門上)。
4、麒麟(qílín),不畏火焰,被用作避火神獸,放在重要建築門前。
5、睚眥(yāzì),能吞兵器,負責看護天下兵器,就是所看到的刀劍的吞口獸(寶劍手柄末端的圖案)。
6、螭首(líshǒu),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就是所看到的排水獸。
7、嘲鳳(cháofèng),飛檐走壁,負責警衛工作,就是所見到的屋頂翹角上的小獸。
8、蒲牢(pǔláo),聲音洪亮能傳千裏,負責報時,就是現在所見到的鐘上獸鈕(伏波山大鐵鐘上)。
擴展資料
門口八尊石獸這是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的巧運精思,是從數百件館藏漢唐石刻中精選出八件作品,請著名雕塑專家陳古魁先生加以放大做成模樣,然後由雕塑之鄉河北曲陽的石匠,通過點心儀依樣打制成巨型漢白玉石獸。
石獸中,六尊為獅子,兩尊為辟邪(貔貅)。八尊巨型漢白玉仿漢唐石獸,以多姿多彩的生動造型,給人以欣賞,給人以祈福,為上海博物館增添了光彩。
百度百科—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