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也被稱為五月五日,是中國三大重要節日之壹,因為它在農歷五月初五。另外兩個節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因為中國古代有壹個博覽群書的官員,屈原,他熱愛人民,受人尊敬。然而,由於壹個嫉妒的官員的誣陷,他被朝廷冷落。由於得不到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熱愛,汨羅江沿岸的居民急忙劃船尋找屈原,並向汨羅江中投擲大米,以平息汨羅江中的惡龍。即使他們當時沒有找到屈原,但他們的行為仍然在端午節時被人們銘記。
社會風俗習慣
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賽龍舟,參賽隊伍在熱烈的鼓聲中劃著五顏六色的龍舟。這個活動的靈感來自於汨羅江邊的居民在河裏劃船救屈原,這個傳統壹直保持了幾個世紀。
端午節期間受歡迎的食物是粽子,粽子是用米包裹肉、花生、蛋黃和其他材料,然後用竹葉包裹。粽子的傳統來源於漁民向汨羅江中扔米,以安撫江中的龍,希望它們不要吃屈原。
農歷五月,也就是端午節的這個時候,對於中國人來說,除了屈原的故事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意義。許多中國人認為五月是壹年中危險的時候,所以必須采取許多措施來防止他們的家人生病。許多家庭會在門口懸掛壹種特殊的植物——艾草以示保護,人們還會懸掛香囊,香囊由各種香味的藥用植物制成,也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疾病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