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階段,父母會對孩子的行為有壹些約束,這主要是孩子天性使然,活潑開朗,自由自在。沒有壹定的約束,他們的成長總會受到影響。但是這種約束也帶來了壹種行為,就是童年報復的心理補償行為。有些人可能不喜歡他們喜歡的蛋糕、冰淇淋、辣條等。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喜歡買蛋糕冰淇淋,辣條,方便面等。當他們長大後。有的孩子小的時候買不了那麽多玩具,可能長大後會壹直喜歡買毛絨玩具、電動車玩具、飛機模型或者芭比娃娃。
小時候家裏人覺得搖車太幼稚,不能玩。他壹次只能看其他孩子玩耍。這成了他終生難忘的遺憾,於是在他成年後經濟獨立的時候,他坐了壹輛“復仇式”的搖車來彌補自己小時候的缺憾。好笑,但也尷尬。其實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過至今無法調和的遺憾。有些心結甚至通過常人難以理解的“報復性補償行為”迫使我們去彌補。
大部分沒有及時得到滿足的需求不會退縮,反而會被壓抑在靈魂深處,成為壹個能量巨大的“黑洞”。
它會壹直吸引我們的註意力,不斷制造事件讓我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