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舟賽:
這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據說古代楚人舍不得他們的好大臣屈原,投江自盡。很多人劃船追上去救。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每年5月5日劃龍舟紀念,以驅散河中的魚,防止它們吃掉屈原的屍體。
2.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小米就用樹葉包裹成角狀,稱為“角粟”。用竹筒包裝的大米密封烘烤,稱為“筒粽子”。東漢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於水中含有堿,小米被樹葉包裹成四邊形,煮熟,就成了廣東酸水粽子。
3、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擴展數據:
端午節的起源:
1.端午節的起源主要與節氣、古代生產生活有關。端午節,又稱中秋節、端陽節、浴蘭節等。,是夏天最重要的節日。
2.端午節也被稱為女兒節。古人認為只有太極之始,道立於壹,創造壹個世界,化為萬物。太極生兩器,陰陽。陰陽是相對的,就像男女壹樣。所以古人在很多問題的設計上是兩極的,在節日的設計上也是兩極的,所以壹年有男有女的節日。
參考資料:
人民網-我們的節日-2018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