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剛死不久之後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死了很長時間就不建議吃了。在龍蝦剛死的時候,身體內還沒有產生大量的細菌,及時烹飪可以通過高溫殺死剛剛產生的細菌,可以有效的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而且可以吸收裏面的鈣離子,起到壹定的保健作用。但是死了太長時間,龍蝦身上會滋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壹旦分解之後,進入人體就會導致腹痛、腹瀉的現象。
如果大龍蝦已經死亡24小時,通常不建議食用。大龍蝦主要在水中生存,體內含有較多細菌、寄生蟲,死亡後,體內大量細菌分解,還會產生組胺。食用後較多組胺進入人體內會引起血管擴張,從而可能出現過敏、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潮紅、頭暈、惡心、腹痛、腹瀉等。隨著死亡時間的延長,大龍蝦體內的組胺積聚,毒性也就更大。
大龍蝦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且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鈣、鎂、鐵等營養物質,有助於促進牙齒和骨骼發育。但即使是新鮮的大龍蝦,也不建議食用過多。因為大龍蝦的蛋白質含量較高,過多攝入體內不容易被消化,會影響脾胃運行,也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而且對於蛋白質過敏的人群,大量食用還可能出現皮膚紅疹、瘙癢、喘息等過敏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