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屬的鱘魚都出現在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統,距今約654.38+0.4億年。它們是非常古老的魚類,是國家壹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出海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珠江等也偶有出現。
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同宗祖先古刺魚的後代,距今已有1.4億年的歷史。與恐龍生活在同壹時代。
中華鱘具有壹系列原始特征,表明它不僅僅是介於軟骨魚類(鯊魚等)之間的壹個類群。)和硬骨魚,也是硬骨魚類中的壹個原始類群,在魚類進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中華鱘在分類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魚類進化的重要參考。在研究生物演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不可估量的生態社會價值。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珍稀動物瀕臨滅絕。2010,IUCN將其升級為極危(GR)保護物種。保護和拯救這壹珍稀瀕危的“活化石”,對開發和合理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華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