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花又名二醜、牽牛花,中醫認為其味苦、性寒、有毒,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性腹痛等。牽牛花炮制:取原藥材,去雜,清水洗凈泥土,曬幹。
煸炒牽牛花,取牽牛花,放入煎鍋中,用小火煸炒至微微鼓起,聞香呈火色,取出攤平。成品偶爾會燒黃。炒後可減輕其利尿通便作用。
擴展數據:
矮牽牛禁忌:
1,孕婦及胃弱氣虛者不宜服用。本草補:未飽,便秘者勿用。《品慧要領》:懷孕期間不能服用。《本草綱目》:濕熱若在血,胃弱氣虛者忌用。
2.過量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癥狀和副作用,如便血、腹痛和嘔吐。所以本品只適合轉化,正氣不足導致的虛損不適合應用。
3.治腹水腫,可與甘遂、芫花、大戟等利水之品同用。用於痰瘀、咳喘,常與痱子、杏仁同用。治蟲積腹痛,常與檳榔、大黃同用,有驅殺蛔蟲、絳蟲之效。
4.矮牽牛是壹種很厲害的藥。用少了會導致排便,用多了會像水壹樣引起腹瀉,還能利尿。所以臨床上主要用於腹水腫脹、便秘、便秘等癥。至於痰瘀、咳喘的治療,應該只是暫時使用,不能長期使用。若脾虛胃悶,氣虛腹脹,重在健脾補中,不宜用本品攻瀉消積,壓制胃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牽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