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傷寒論》——幹姜附子湯

《傷寒論》——幹姜附子湯

劉希彥老師講解溫病學講義。

先出汗後津液死亡,出現陰證。這時又出現了新的情況:白天煩躁睡不著,晚上安靜。

我前面講柴胡湯的時候說過,如果中軸脾胃虛弱,津液氣化無力,人的大循環受到限制,就會出現上下不通的現象,所以上熱下冷,也就是上下陰陽不暢。這裏說的是津液更加虧虛,內外陰陽嚴重失調。陰和內外互不制約,白天做陽太煩躁,晚上做陰太安靜。那為什麽不用柴胡方治療呢?

看後面,“不吐”表示沒有半表半裏證;“不渴”是指不是熱證;“無外部證據”,即內部證據;“脈弱”為內陰之證;“體內無熱”是指熱只是壹種表象。通過層層排除,最終鎖定為內陰證。柴胡方子是用來治療半表半裏證的,不能用。這是壹個很難辨證的問題。必須了解整個六經病的特點,通過綜合分析比較得出準確的結論。我經常提醒初學者,不要在學完整部六經之前就去看醫生,因為臨床證據復雜,不能全面分析容易出錯。這個方子很簡單,就兩種藥材,生附子和幹姜。如果加上壹味的炙甘草,就是四逆湯了。

為什麽不用烤甘草?因為甘味之物有舒緩作用,需要取生附子之力打通內外陰陽,所以不需要燒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