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民間傳說,吳國忠臣伍子胥含辛茹苦地死去後,成了沈濤,天下哀悼,祭祀之,於是有了端午節。
擴展數據:
其他傳說
1,端午節論
(1)這個說法來自聞壹多的《端午考與端午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是:(1)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都與龍有關。
(2)粽子扔到水裏經常被蚊子和龍偷吃,而賽龍舟。(2)人種穿越與古代吳越的關系尤為深厚,除此之外,吳越人還有不斷紋身以“形似龍”的習俗。(3)五月初五用“彩絲紮臂”的古代民俗,應該是“如龍”紋身習俗的遺跡。
2、惡日說。
(1)先秦時期普遍認為五月為毒月,五日為邪日。《呂氏春秋》中的《仲夏》規定,人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鄭瀟》記載:“此日貯藥以除毒氣。”
(2)《大戴禮》中記載“五月五日浴畜蘭”,多有傳說稱重五是沐浴驅邪的忌日。《史記·孟嘗君列傳》歷史上著名的孟嘗君誕生於5月5日。他的父親要求母親不要生他,認為“五月生的孩子,比壹家人還長,對父母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