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餡料為主的。我見過機器做元宵的操作。先拌好餡料,攪拌均勻,攤成大圓片。冷卻後切成比乒乓球還小的立方體。然後把餡料放進壹個像大篩子壹樣的機器裏,倒入糯米(南方叫糯米)粉,機器就會“過篩”了。隨著餡料相互碰撞,變成球形,糯米也粘在餡料表面,形成元宵。元宵河粉的層很薄,表面幹燥,所以米粉在鍋裏煮的時候吸水變成糊狀。
南方的餃子(北京人按四川習俗叫餃子)完全不壹樣,但有點像包餃子。先將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團(和包餃子時壹樣),讓它“醒”幾個小時。然後把所有做餡的材料混合放在大碗裏待用(不用像元宵壹樣切成小塊)。餃子餡的含水量比元宵多,這也是兩者的區別之壹。包餃子的過程也像餃子,但沒有搟面杖。濕糯米粉很粘,只好用手拉壹小團濕面,擠成圓形。用筷子(或細竹工具)挑壹團餡放在糯米片上,然後雙手轉來轉去包餃子。做好的餃子表面光滑有光澤,有的還帶尖,像個桃子。餃子皮含有足夠的水分,有粘性,不易保存。不如現煮現吃。現在有了速凍技術,餃子出現在商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