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源:水體中溶解態鉻以正三價鉻和正六價鉻為主,源於礦物冶煉過程、泥土及淤泥中可溶解性鉻的自然沈降等。
三、危害:鉻化物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粘膜侵人人體,主要積聚在肝、腎、內分泌系統和肺部。毒理作用是影響體內物質氧化、還原和水解過程,與核酸、核蛋白結合影響組織中的磷含量。鉻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鉻化合物以蒸汽和粉塵的方式進入人體組織中,代謝和被清除的速度緩慢,會引起鼻中隔穿孔、腸胃疾患、白血球下降、類似哮喘的肺部病變。皮膚接觸鉻化物可引起愈合極慢的“鉻瘡”。水中的鉻可在魚的骨骼中積累,此時Cr3+ 比Cr6+的毒性還大。濃度為3.0 mg/ L即對淡水魚有致死作用;濃度為0.01mg/L,便可使壹些水生生物致死,使水體的自凈作用受到抑制]。若用含鉻的汙水灌溉農田,鉻便在植物體內積聚,土壤中有機質的消化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農業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