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並編輯這壹段來解釋
達爾文根據實驗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到單側光刺激後,會將某種“影響”轉移到下面的伸長區,導致伸長區的背光面比光滑面生長得更快,因此胚芽鞘會向光彎曲。
1910年,保爾森·詹森的實驗證明,胚芽鞘頂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瓊脂平板傳遞到下端。
拜耳在1914的實驗證明了“影響力”是壹種化學物質。
1928荷蘭科學家溫特的實驗證明“影響力”確實是壹種化學物質。並將其命名為生長素。
1931年,科學家首次成功提取生長素——吲哚乙酸。
例子
植物的向光性對在黑暗中生長的嫩枝、胚芽鞘和幼苗最為敏感。向日葵和棉花等植物的莖尖也可以隨著太陽旋轉。禾本科植物如燕麥、小麥和玉米的黃化幼苗以及豌豆和向日葵的下胚軸經常被用作向光性的研究材料。向光性是植物的壹種生態反應,如莖和葉的向光性,能使葉片處於吸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