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巖是海水或湖水中過飽和的氯化鈉溶液逐漸蒸發形成的。通常形成於幹旱、半幹旱或內陸湖泊環境,需要持續的供水和高溫強蒸發,使鹽類物質逐漸沈澱形成鹽巖。
鹽巖通常存在於低緯度的海盆、大型湖盆或內海中。此外,鹽巖對勘探和開采非常有價值,因為它們富含礦物質和能源,如碘、鉀、鎂、硫酸鹽、石膏、天然氣和石油。
地球上最大的鹽巖儲備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附近。當地氣候幹燥,夏季氣溫高達40℃,非常有利於鹽類物質的沈澱和積累。
巖鹽的特性
與其他巖石類型相比,巖鹽中只含有少量的H2O,極大地促進了晶界流體的運動和壓力溶解。Schenk和Urai的研究表明,流體包裹體和運動的晶粒界面在晶界運動過程中相互作用,這壹過程強烈影響巖鹽的流變性質。
巖鹽原始滲透率約為10-21m2。在地質歷史中,這種低滲透率允許巖鹽封閉大型油氣柱和流體壓力單元。
有兩種有利於提高巖層滲透性的地質機制:壹是微裂縫及其伴隨的擴展;二是在壓力和溫度相當於3km以上埋深的條件下,連通含鹽水孔隙和在巖鹽顆粒集合體中形成分叉管的拓撲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