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鮮馬齒莧洗凈,去黃葉和老莖。將馬齒莧放入清水中,煮沸,然後煮約5至10分鐘。把馬齒莧撈出來,加點涼水,把腳放下,泡20分鐘左右。?
馬齒莧是壹種藥食同源的野生蔬菜,早在南朝梁《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滇南本草》宣稱,它能“益氣解暑,舒中下氣,潤腸通便,消食化積,殺蟲,治瘡腫疼痛。”中醫認為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利尿通淋、抗菌殺蟲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馬齒莧對痢疾誌賀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擴展數據:
馬齒莧喜高濕,耐旱耐澇,積極向上。適合在各種田地和坡地,特別是中性和弱酸性土壤中種植。其發芽溫度為65438±08℃,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氣溫超過20℃時,可以分期種植,陸續上市。保護地栽培可以進行周年生產。
中國各地都有生產。生於菜園、農田、路邊,是田間常見的雜草。廣泛分布於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
人民網-良藥苦口:馬齒莧(健康百科)
百度百科-馬齒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