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習慣在北方小年晚上吃,意思是送別竈神,“送走餃子迎風面”。供奉時,餃子要放在平臺上。另外,民間有句話叫“好吃但不如餃子”。春節期間,餃子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食物。
山東魯西有壹首民歌《二十三粘餅貼》。每年臘月二十三,是家家戶戶蒸粘餅、吃粘餅的日子,意思是把竈王爺的嘴粘住,讓他說天上的好事,不說人間的壞事。粘糕以黃米、紅棗為原料,香甜濃郁,入口綿軟,取“年年高”之意。在晉東南,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間諺語說“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壹壹鍋落。”
小年習俗
祭竈是壹種古老的習俗。在古代,中國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有壹個“竈神”,人們稱之為“竈神命”。竈神的職責是控制竈火,管理飲食。祭祀爐在中國起源很早,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禮記》。祭竈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竈神信仰是中國人追求“豐衣足食”夢想的反映。
傳言“官三人四船五船”,指官小年為農歷二十三月,民家為農歷二十四月,宅船為農歷二十五月。其實沒有“官小年”和“民小年”之分,只是各地小年的概念和日期不同,和各地官小年、民小年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