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下壹個節氣是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
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註意預防“秋燥”。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處暑要根據天氣增減衣物
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壹場秋雨壹場涼”的氣候特征明顯。晝熱夜涼的氣候,對人陽氣的收斂形成了良好的條件。
這個時候不要急於增加衣服,順應的是“春捂秋凍”之意,目的是為了讓人體體表溫度不要過高,這樣有助於人體毛孔的閉合,以利於衛表的固澀和陽氣的收斂。但是需要註意的是,因為早晚氣溫低、多風而且光照強烈就要適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風、防曬,以避免受涼、受風和日光性皮炎的發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處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