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稱贊那些重義輕命,為義舍命的人;斥責那些茍且偷生、貪圖享樂、舍利忘義的人,顯然是進步的。
當然,孟子在文中闡述了唯心主義的性善論,說每個人都有壹顆羞惡之心,這是不現實的。這種限制應該消除。
如何評價文章《我要我要的》2的思想內容
可見,義的價值高於生命,人要有舍生取義的精神。這壹觀點在“上下互益”的戰國時期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對後來的蘇武、嶽飛、鄧世昌、朱自清、聞壹多等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產生了極好的影響。但孟子“舍身取義”的觀點是建立在唯心主義的性善論基礎上的,他的推理僅限於“是否輸”。
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含義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說的是指社會公正,而“利”是指自己的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甚至民族利益。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生活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