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將黃油融化後倒入盆中,再將面粉、糖、鹽、牛奶、酵母放入盆中,加入適量的水合成面團,蓋上蓋子,醒發10分鐘。
3.將醒發好的面團揉成長條,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8小時左右。
4.取出面團,放在面團臺上,用手抻開,用搟面杖搟成10mm左右的厚度,切成30mm左右寬的片。
5.將兩塊面團重疊在壹起,用筷子壓在中間,做成油條。
6.將食用油倒入鍋中,分七次油,將油條伸入鍋中,用筷子不斷翻動。
7、油條浮起,煎成金黃色,油條做好,出鍋裝盤。
1,鱖魚,漢語二級字,拼音jué,guì,形聲字。
2、字從魚,從爵,爵也音。“厥”意為“上身屏氣發力”,引申為“俯身”。“魚”和“厥”合起來就是“背鼓鼓的魚”。本義:背很長的魚。
3.《康熙字典》:“唐雲”類似於“紀韻”。殷墟《說文》的魚名。“玉片”口大鱗細。《爾雅·時宇》。“註”小玉也。請參考“錢”字。本草背上有黑點。過去,仙女劉萍嘗過石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