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早詳細記載端午節與屈原聯系的是南北朝南梁人吳筠寫的神話小說《續和》:“五月五日,屈原向汨羅潑水,楚人哀之。今天,大米被儲存在竹筒裏作為祭品。”
屈原的端午節故事:
公元前278年,楚國的首都遭到秦軍的襲擊,屈原感到如刀割,不甘做奴隸。農歷五月初五,他寫下最後壹首詩《懷沙》,毅然投汨羅江自盡。
人們聽說屈原跳河了,立即劃船搜救,但沒有發現屈原的屍體。人們心碎了。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河上劃船,後來成為龍舟比賽。人們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屍體,就趕緊把準備好的飯團扔進汨羅江,這後來發展成為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