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意思是雙方勢不兩立,第三方從中獲益。其中,鷸是指壹種水鳥,羽毛褐色,嘴和腿細長,常捕食淺水或水田中的小魚、昆蟲、蚌類等。
擴展數據:
1,《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蚌相爭,卻互不退讓,反而讓漁人從中漁利的故事。它告誡人們要權衡得失,不能只想著自己的好處,要向對方讓步,要退壹步,壹味的克制對方往往會照顧到壹件事,讓別人占便宜。
2.《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辯手用民間流傳的寓言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帶來傷害,從而阻止了趙對燕的進攻。它告訴人們,在各種混亂復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雙方打不起來,結果就是兩敗俱傷,第三者從中得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鷸蚌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