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稱之為“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上海,賣這種小吃的商店到處都是。曾經最有名的是“胡大春香煎”,又香又嫩。現在雖然省略了“饅頭”二字,但大家都知道是“油炸饅頭”,每天早上五六點開門就人頭攢動。不早點去排隊,肯定吃不到。
100多年前,上海的茶館除了茶還供應生煎饅頭。後來人們不品茶的時候,也想把“茶點心”當快餐,代替正餐。為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煎包子走出了茶館,成了“街頭小吃”。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生煎饅頭的尺寸越來越大,甚至從傳統的“壹兩四”變成了“壹兩壹”。香煎皮大,餡大,熱湯包在裏面。回到家才能炒壹滴湯;吃不下或者不耐煩的人,如果咬下去,很容易被“生煎”裏的湯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