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漢代,中國就已經有中秋節了。但不是在八月十五日,而是在立秋的那壹天。這壹天,王公貴族出去打獵,把獵物帶到廟裏。到了唐代,各種書籍中並沒有中秋故事的記載。到了宋代,關於中秋節的記載就更多了。那時候中秋“怨家喜結良緣,民爭酒樓”,就連貧苦市民也“脫衣飲酒,勉強迎客”。從此,中秋節成為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中秋節是漢族傳統的民間節日。除漢族外,、回、蘇、壯族、布依族和朝鮮也慶祝這個節日。與中國古代秋季祭月的禮制有關。中秋節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正好在三秋的中部,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