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大黃魚”是常見的規格,富裕家庭壹般會存幾根金條作為底錢。但是後來,黃金貴,白銀便宜(民國時期的法幣是銀本位,最早的壹元法幣是按照壹個銀元定價的),老百姓也想買黃金,“大黃魚”顯然太貴了,買不起。於是金店鑄造了1兩根小金條,俗稱“小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