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藍旗是清代八旗之壹。明朝萬歷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改組建制,以魯牛鄂鎮、甲拉鄂鎮、孤山鄂鎮為首領,初步設置黃白紅藍四旗,組成四旗。正藍旗建於此時,故以其純藍的顏色而得名。
清朝的八旗。
清朝入關後,隨著正白旗的旗主多爾袞被順治皇帝清算,正白旗也被納入順治皇帝的指揮之下,於是皇帝親自統領的旗數變成了三面,分別是黃征旗、黃旗和正白旗。他們統稱為“上三七”。最高的地位。其他紅旗、紅旗、藍旗、白旗、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瓜分,地位次等。
順治年間,清朝對八旗進行了正式排序,即黃旗、黃旗、白旗、紅旗、白旗、紅旗、藍旗、藍旗。黃旗的地位最高,藍旗的地位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