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東山區有許多橡子,形似蠶繭,所以又叫栗繭。橡子有壹個堅硬的外殼,紅棕色,和壹個花生仁,富含澱粉。橡子是可以吃的,但是有些橡子(尤其是紅橡木的黑橡子)含有大量的單寧,不經處理直接吃會很苦。
歷史
據說古代人吃橡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但是橡子並不好吃,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時候用來充饑。
唐代皮日休寫過壹首《橡嘆》,其中寫道:“秋橡熟,榛丘散,黃發惆悵,拾晨霜。當它移動的時候,它開始盈利。日方盡可能裝筐蒸幾遍,作為三冬之食。”描述壹個老農婦,因為五谷雜糧被政府剝削,只好靠橡子聊天充饑。
唐章集《野老歌》雲:“苗蜀稅不準吃,入官倉化為土。歲末鋤犁倚空房,喊爬山收橡子。”據說老人們土地少,莊稼欠收,賦稅高,沒有糧食,只好派兒子上山摘橡子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