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學是壹門研究和整理食療、食養理論與經驗,並使之與現代營養治療學相結合,以預防保健、調理治療為目的的學科。
食療主要研究不同食物對疾病的作用及其機制,以及如何利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及加工烹調方法調節機體,配補虛損,恢復元氣,抵禦疾病侵襲,促進病人恢復健康。狹義的食療學與營養治療學關系密切,不僅包括合理地繼承傳統醫學著作中記載的理論與經驗,還包括收集、整理至今還流傳在民間的食療、食養經驗,並應用現代醫學、營養學知識對其進行科學驗證,闡明其確切療效及機制。
如對食物進行營養成分分析,發現補氣補血的食物多富含蛋白質、鋅、鐵、維生素B2等營養素;健脾理濕的食物多有高鉀低鈉的特點,且富含鋅;養陰滋補食物中抗氧化營養素含量較高。廣義的食療學還包括食養,即飲食養身之意,指健康人采用藥膳防病,或正在恢復期的病人采用藥膳防止疾病復發、促進健康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