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白烏龜者”,鵝也。
其實,在無錫方言中,“鵝”與“我”讀音聲調是不同的。但新年新世,老人們還是盡量避免將“殺鵝”誤為“殺我”、“燒鵝”當成“燒我”的。這也是吳地民間忌叫“鵝”而另取“白烏龜”的主要原因。
“鵝”在無錫民間還有另外兩種叫法:高頭、戇鵝。前者由來可能是指鵝高頸的形態,而後者則包含了鵝的性格。
同樣道理,無錫老人還將菜肴中的“舌頭”叫做“門槍”,此與北方叫作“口條”是壹樣的道理:吃飯哪有吃舌頭的道理?更何況,南方很多方言中“舌”與“蝕”同音,桌上的生意人,是絕對忌諱的。特別是南昌人最直接,幹脆將“舌”說成“招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