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尼登蟲、新貝尼登蟲。蟲體大小為(4.3~6.2)毫米×(3.0~3.5)毫米,前端有2對眼點,兩側有1對口吸盤。後吸器大鉤有3對。腸道分枝發達。
本尼登蟲主要寄生於魚體的體表、鰓部。大量寄生時魚體主要表現為黏液增多,皮膚局部變白,遊泳失常,食欲下降,鰓絲缺損,體表皮出血,肌肉潰瘍壞死,嚴重者魚骨暴露。
以鏡檢見貝尼登蟲可確診(生產實踐中可用淡水浸泡病魚,肉眼可見米粒大小的蟲體,亦可確診)。廣東湛江、茂名、陽江、江門、深圳等附近海區10~11月及翌年3月為本病的流行季節;惠州、汕頭、潮州、福建東山等附近海區9月下旬~11月此病流行;福建寧德地區養殖的大黃魚此病的流行季節為9~12月。此病危害的主要養殖品種有:石斑魚、大黃魚、紅鰭笛鯛、_魚等。水溫20~25℃,石斑魚易感染本尼登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