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彼時珠海的版圖還歸於廣東古縣——香山縣,《廣東歷代方誌集成》(香山縣誌)中便有記載,包括黃立魚在內的20多種魚類都登名在冊,其中黃立魚憑借卓越的食用價值,逐漸脫穎而出。隨著歷史的演變,黃立魚還出現在《三竈民歌》等當地的民歌之中,並代代相傳。金灣歷史文化叢書《三竈民歌》與《三竈歌謠》收集了自宋代以來三竈地區的民歌、歌謠,其中《白采蓮·對歌》壹詞中提到:“四邊鋪網黃腳鱲”,借魚做雙關語以喻人。《十二月唱魚串古人》中也提及“三月鱲魚骨叉叉,少了攞魚尋疍家”,由此可以看出,黃立魚的捕撈時節,已然成為了珠海先民們記錄民俗習慣的重要節點。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當地漁民進行黃立魚池塘高產養殖試驗並獲成功,大大拉開了黃立魚大規模養殖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