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是戰國時期謀士蘇代遊說惠時講的壹個寓言故事。當時趙王要攻打燕國,蘇代替太子告訴趙王,趙國和燕國打個沒完,不過是“鷸蚌相爭”,勢必給秦國“漁翁之利”。今天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和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
用法:作謂語和定語;用來勸人。出處:劉向,西漢《戰國策·燕策二》:“趙伐燕,蘇召:“今臣來,渡易水,蚌露,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
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就會有死蚌。”文蛤又叫鷸:‘今天不出來,明天就死了。’如果這兩個人不肯放棄,漁夫就會得到它並抓住它。今趙襲燕,燕與趙九相攻,以保社稷,恐之舉。
卻說欲伐燕,蘇為燕勸趙曰:“吾今來沂水,見壹蚌開殼曬太陽。有壹只鷸伸出它的嘴啄蚌肉。貽貝迅速合上殼,緊緊地咬住鷸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