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據當時的《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裴椋食彭餌,飲菊花酒,吃人長命。”其中“吃彭餌”就是吃彭餅。“高”和“高”是諧音,也有“步步高升”、“長生不老”的意思,所以“重陽花糕”就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節日食品。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制作隨意,有“粗花糕”、“細花糕”、“金錢花糕”等。蛋糕上裝飾著五色小彩旗,填滿了餡料,並印有雙羊,這意味著“重陽”。蒸重陽糕的方法和蒸年糕壹樣,只是蒸糕更小,餅更薄。
2、為了吃的漂亮,人們制作五顏六色的重陽糕,還要在糕面上撒壹些桂花(所以重陽糕也叫桂花糕),所以做出來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此後衍生出許多重陽糕品種,如以梨、橙、玉柳等不同果料制作的“春蘭秋菊”;“獅子人餅”以栗色、銀杏、松子為佐料,揉成獅子臉;還有壹種“石鹿餅”,餅上有幾只鹿,與“福祿壽”中的“鹿”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