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長25厘米,寬10.8厘米,高15.5厘米。
這玉山是白玉,玉皮黃褐。以月門為界,庭院分為兩部分,洞門半掩,門外右側站著壹個手持靈芝的女子,周圍是假山和桐樹。還有壹個女人站在門的另壹邊,手裏拿著壹個花瓶,透過門縫看著外面的女人,四周是芭蕉樹,石凳,石桌,巖石。器底刻有乾隆禦詩和壹段文字。詩雲:
以碗料為相料,在質量上切花紋。殘水青山,桐檐芭蕉軸庭。
姑娘是顧問,工匠是靈魂。不離不棄,贏他哭楚庭。
章末加印“甘龍歸思新秋”的禦號和“甘”、“龍”的印章。文曰:“何檀進貢玉,以之為碗,吳公裁余料為畫。沒有什麽被拋棄的,依然是壹塊粗糙的玉石。帝王知識。”結尾沒有“太浦”印章。
這件樂器是模仿油畫《童音貴婦圖》的內容和風格制作的。所用的玉料其實是雕完碗就丟棄的,但玉工表演藝術嫻熟,庭院隱隱,人物栩栩如生。人們可以透過門縫聽到兩個女人在竊竊私語。邊角料都用上了,這種取其自然的形狀和色彩來傳達壹個生動的神的做法,符合“掌權者,取其利而制之”(《文心雕龍》)。此器是清代圓雕玉器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