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黃梅花、黃蠟梅、蠟木、鐵筷子
來源蠟梅科蠟梅屬植物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Calycanthus praecox L.;Meratia praecox Rehd. et Wils; Chimonanthus fragrans Lindl.],以花蕾、根、根皮入藥。冬末春初采收花蕾;根、根皮四季可采;烤幹或曬幹。
性味歸經
花蕾:辛,涼。
根、根皮:辛,溫。
功能主治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炎。根皮:外用治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花蕾1~2錢,水煎服;外用浸於花生油或菜油中成“蠟梅花油”,用時搽患處或滴註耳心。
根5錢,水煎服;根皮(刮去外皮)研末,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下介紹幾個有關蠟梅的常用便方。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幹品)15克,生姜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
蠟梅除了其觀賞價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肴或點心的歷史。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肴菜譜》就列有蠟梅豆腐湯、蠟梅玻璃雞片等花饌品種。其花還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風幹後加入茶葉,可制成蠟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數朵,沖入開水代茶,有濃郁香氣,並有緩解咳喘之效。花還可做菜配料,如在燒魚、蝦仁、豆腐時或做湯時放入,味美氣香。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案油精、芳樟醇、洋蠟梅堿、異洋蠟梅堿、蠟梅甙、a-胡蘿蔔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堿、洋蠟梅堿、異洋蠟梅堿;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