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碾盤黃河原生態文化民俗博物館在哪裏?

碾盤黃河原生態文化民俗博物館在哪裏?

碾盤民俗文化博物館是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贊助和延川縣政府的支持下,由延川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和碾盤村民共同建立的。收藏品中有20,000多件展品,有3,000多件正在展出。碾盤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初,2004年投入使用。該館的建成有效推動了國家“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和國家“地質公園”的成功申報,現已成為國家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點和國家地質公園保護區。

碾盤民俗文化博物館位於陜西省延川縣塗剛鄉碾盤村。是當地村民利用廢棄的舊碾盤村,將黃河幾千年的古老農耕文化原封不動地展示出來。是唯壹由村民自己組織、管理、受益的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自辦博物館。

自古以來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郭、馮、郝三姓是村裏的主要姓氏。據有關資料和傳說,郝、馮是村裏的老戶,郭是從-縣的老槐樹搬來的。早在500年前,他們就建造了壹座古廟,有銅鐘,樹上有砒霜銘文。如今,寺前古柏依然參天。這三個人分別住在三個院子裏,每個院子外面都有壹個大磨坊,所以取名叫碾盤村。因其諧音且古居黃河邊,人們逐漸將“碾盤”寫成“碾盤”。碾盤村是陜北黃土高原上的壹個經典村落,背靠太陽,壹排排窯洞上下排列為鄰。洞穴是用土石結構建造的,所以是上圈以下的圓形地方。壹般三五洞作為庭院。庭院建有圍墻和大門,大門外種有古塔,象征生生不息。

21世紀初,中央美院油畫家金教授來此寫生,發現了這個廢棄的古村落。經過他的多方幫助和活動,最終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贊助和延川縣政府的支持下,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和碾盤村民共同建立了碾盤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碾盤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是在完整保護整個舊碾盤村的基礎上創建的,讓村民自己組織、維護、加工。為了讓博物館生動真實,我們從2萬多件展品中精選了3000多件展品,將分為:歷史沿革;黃河系列;農耕系列;運輸系列;飲食系列;紡織系列;農村手工藝人;原始宗教;民間文學藝術;油燈幹煙;婚姻和生育;節日、慶典等18個系列,分門別類布置在30孔洞穴中。管理委員會由行政村領導、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積極分子組成,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規章制度。

地址:陜西省延川縣塗剛鄉碾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