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好 啊!!!!!!!!!!
有壹次去北京,打出租車,司機聽到我是濟南人,立刻拍著大腿說:我在妳們濟南生活了半年,幾乎天天吃炒燜餅,回到北京以後嘗試這做,卻做不出這個味兒!
我當時樂了,沒想到這種小吃,也有愛好的人。
奶奶家包餃子,有時會剩下壹塊兒面,奶奶便會讓我去烙個餅把面用掉。包餃子用的面很硬,需要摻壹點水進去。面放在大碗裏,澆點水,用拳頭慢慢搗,面就軟下來了。烙餅很簡單:面團搟薄,塗上花生油,撒蔥花、五香粉、鹽,然後卷起來成壹個長條,把長條像擰毛巾壹樣擰到底,豎起來按扁,微微整形,電餅鐺可以放油,也可以不放,餅乎進去烙,中間拿出來豎著磕壹磕,躺著敲壹敲,見兩面有些黃,就熟了。
如果餃子不好吃,烙餅就會比餃子受歡迎。如果餃子香,烙餅便被冷落壹邊。烙餅隔夜就不好吃了,這時候奶奶就會炒成燜餅,給大家當早餐。
烙餅切成絲,壹半手指的粗細,壹根手指的長度。綠豆芽若幹、發好的木耳、肉絲、蒜薹卷心菜之類,也可以切了放進去。
鍋內放油燒熱,入蔥花炒香,入肉絲、料酒炒香,入醬油、冰糖兩粒,將菜投入炒熟,然後倒入餅絲,加壹碗骨湯或者雞精化了的湯,小火將水悶進餅裏,放入木耳,撒些孜然再燉壹會兒,就好了。
燜餅不好看,但是很好吃,家人通常席卷精光而大呼過癮。
而上學後學校門口炒的燜餅,就很敷衍了。他們做悶餅幾分鐘壹份,餅是炒熟的,不是燜熟的,味道自然差。不過外面的炒悶餅通常喜歡放咖喱,這倒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我把方法告訴司機,司機突然說:怪道他們做不出來,原來是不會烙那種餅。蔥油餅是山東的特色,梁實秋《雅舍談吃》中有記載,講得比我好,方法也比我家精細。梁實秋說餅需多卷幾次再加蔥,無非是為了增加層數。不過如果是為了吃燜餅,我想,便不需要這麽麻煩了。
價格: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