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小鎮女孩

小鎮女孩

每個小鎮都可能有這樣壹個女孩。她不是很漂亮,瘦瘦的,但是壹雙丹鳳眼卻有些嫵媚。她的嘴總是緊閉著,成了壹條線,透露出壹種不同於小城的獨特的清高氣息。

她不是那種悠閑地走在石板街上,像紫丁香壹樣憂傷的女孩,因為小鎮已經不是戴望舒筆下那種雨巷寂寥的江南小鎮了。小鎮的巷子被拓寬成了壹條主幹道,黑白相間的房子也變成了沿街掛著五顏六色招牌的店鋪。這些標誌看起來都是同樣的風格,但背景被草草地換成了藍色、紅色或亮黃色。

每到秋天,小城鎮的姑娘們總能聞到燃燒的稭稈味,這是壹種可以用鼻子嗅出來的形態,像做飯的煙,也是農場生活的象征。

小城的姑娘們不止壹次看到那些普通的大媽們,披著波浪發,穿著厚重蓬松的睡衣,擋住了寒風卻遮不住長久堆積的脂肪。他們面容憔悴蒼老,與商販討價還價。她默默地握緊拳頭,咬緊牙關,對自己說,我以後壹定不能變成那樣。

這個小鎮女孩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當她走上講臺大聲朗讀時,聲音很小,像蚊子在嗡嗡叫。但即使她大聲朗讀,也可能沒人認真聽。

她熱愛小鎮,這裏河網密布,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也因為小鎮,生活在這裏的人多少有些血緣關系。在市場購物很容易遇到熟悉的朋友,打電話十分鐘左右就能在老地方遇到同學。她還可以騎著自行車,甩開雙手,在大街小巷瘋狂穿梭,壹個下午就能遊遍整個小鎮。

是的,不要被她的名字所迷惑。小鎮女孩和假小子有著相同的年齡。

但在小鎮,隨便壹個謠言都能傳到每個人耳朵裏,誰跟誰好就跟誰吵過架。沒有人會在乎謠言的真實性。在那裏有壹個供人們談論的謠言就足夠了。

生活在壹個小鎮上,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高中,鎮上女孩身邊的同學朋友似乎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鎮上只有壹兩所小學和初中,所以她不太懂離別的傷感和畢業後再也見不到的傷感。

這個鎮姑娘沒能考上大學,成績也不錯,作文也經常被老師表揚。但這只是壹個小鎮的中學,能上大學的人不多。她不想上中職,家裏也沒錢給她上民辦本科。

這個高中畢業的小鎮女孩覺得除了大學文憑,她什麽都有。她可以寫文章,當作家或記者,她擅長數學。也許她能成為壹名會計。

於是她收拾好行李,坐上擁擠的公交車,搖搖晃晃地去了省城,或者比省城更遠的地方。但是她發現,那紙文憑真的很有用。她還發現,即使能寫文章,也當不了作家,當不了記者,但她數學很好,沒有會計證也沒人錄用她當會計。

這個小鎮女孩在城裏找到了壹份工作,她是壹家電子工廠的零件裝配工。像所有其他穿著淺藍色制服的女孩壹樣,她站在流水線前,壹遍又壹遍地重復著自己的動作。

晚上回到宿舍,南方的秋天又熱又幹,頭頂的風扇吱呀吱呀,還是不轉。鎮上的姑娘睡不著,就這麽盯著斑駁的天花板。隱約中,她又聞到了那股熟悉的稭稈燃燒的味道。不出意外,這是在城市邊緣,自然有農民爭相傳播的味道。

小鎮的姑娘想找個城裏的男人,可是城裏那些衣冠楚楚、壹本正經的年輕人從來沒有正眼瞧過她,工廠裏卻有不少男工人向她示愛。那些人來自小鎮,她心想。

小城鎮的女孩已經在城市呆了幾年,但她們仍然沒有成為作家、記者或會計師,更不用說城市裏的已婚男人了。她突然覺得小鎮和城市沒有太大區別,除了周末可以去繁華的鬧市。即使那樣,她也覺得自己像壹只在水晶球外爬行的螞蟻。球裏面的五顏六色只屬於別人,她只能看著。

“對女生來說,還是回來找個人嫁了,自己守規矩點好。”媽媽這麽告訴她的。

於是她回到了小鎮,心裏有些壹廂情願,又有些不情願。

這個鎮上的女孩最後嫁給了鎮上的年輕人,他們從遙遠的城市打工回來。後來,她生了壹個孩子。她不再是壹個小鎮女孩,但漸漸地,她變成了壹個小鎮年輕女子,壹個小鎮婦女和壹個小鎮祖母。

她無數次想象,在壹個沒有人看見的雨夜,她再壹次毅然決然的逃離,離開小鎮,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什麽包都沒有。但是距離在哪裏呢?她問自己。只聽到她老公的鼾聲和窗外密密麻麻的蟬鳴。

小城鎮的年輕女性(或婦女和祖母)去購物。她懶得換睡衣。當她回來時,她有孩子要照顧,有家務要做。誰有閑工夫打扮?

這個市場的食物越來越貴了。她向熟悉的攤販抱怨,眼皮像餓死的金魚壹樣翻來翻去。

在壹次不經意的回頭中,她看到壹個十幾歲的女孩,高高地昂著脖子,嘴角倔強地壓成壹條線,眼神冷漠而不屑地看著她。

她微笑著,拂去被汗水粘在臉上的頭發,提著壹個沈甸甸的菜籃子走回家,籃子裏裝著豬肉、土豆、絲瓜和雞蛋。中午她想做紅燒肉絲瓜雞蛋湯。

在思考食譜的間隙,壹股感慨插入了她的腦海,像壹朵雲闖入了清澈的藍天。

她對自己說,又是壹個小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