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農民散養家禽或家畜,根本不能產生多少經濟效益,只能勉強養活自己。這樣的養殖對年輕農民來說顯然不劃算,因為他們要肩負家庭收入的重任;但是,大規模養殖的發展需要專業的技能和技術。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和技能,或者有明顯的缺陷,往往會落得壹塌糊塗。這是制約年輕養殖戶發展水產養殖的壹個魔咒。所以,這並不是因為現在農民富裕了,不發展養殖業了。
過去,農民在自己的小院子裏飼養家禽或家畜,作為家庭副業。基本上他們養了壹頭豬,壹只羊,壹頭牛,或者幾只雞鴨鵝來增加家庭經濟的額外收入和補充,而全家老幼的生活主要靠家裏的田地。當時農民都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可見土地對農民有多重要,家裏養家禽或者家畜只是農閑時的副業。
從飼養家禽家畜的收入來看,我們確實風險大,收入周期長,不外出打工,或者從事崗位技能工作,收入來得快,穩定,高。這是決定性因素。另外,全國各地農村都在建設美麗鄉村,對農村人居環境的管理要求相當嚴格。不代表想養就能養。妳得按照規定辦理相關證照,才能實現合法養殖。最低要求是養殖場的選址和環保設備設施符合標準後才能引種養殖。但是對於技術壹般的年輕養殖戶來說,現在這樣的養殖門檻太高了。
我們說發展規模化養殖可以產生經濟效益,需要與市場有效對接,才能達到養殖的目的。年輕的養殖戶剛剛步入社會,沒有很好的積蓄,或者對養殖投入不夠,無法合理預測養殖類型的市場前景,無法了解行業的發展需求導向。這些都是發展水產養殖的最大弊端。相比較而言,年輕的農民現在在城市工作。他們只要掌握行業內這個崗位的工作技能,收入也是可觀的,絕不低於發展養殖業。
當然,青年農民發展養殖業,是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雖然長期在外打工可以賺錢,但不是長久之計。如果喜歡水產養殖的年輕養殖戶平時多學習這些方面的技能,多參與水產養殖,或者深入行業為自己以後發展水產養殖打好基礎,然後輕裝上陣,壹定會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