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幼兒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是怎樣的?

幼兒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是怎樣的?

幼兒期的個性發展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活在學齡前時期的兒童需要老師、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正確引導,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性。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要壹課。

對孩子的責任感,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人的全面發展,精神完善,是壹個歷史的過程。生活在家庭、集體、社會中的人,都應該承擔相關的責任。托爾斯泰認為:“壹個人如果沒有熱情,他將壹事無成,而熱情的基本點就是責任。”許多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責任感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重視兒童責任感的培養。孩子從小對自己沒有責任感。他們以後如何對家庭和事業有責任感?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要壹課。現在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優越,所有的孩子都是饑不擇食,衣食無憂,而這些孩子智力並不低,只是成年後沈默寡言。原因之壹是缺乏責任感。所謂責任感:是指個體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的認識、感受和信念,以及對它們的適應。

自覺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態度。面對21世紀激烈的國際政治經濟競爭,我們的孩子要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承擔責任。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創新意識。因此,責任感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精神完善,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長、成才和智力的充分發展,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催化和促進作用。

壹、從身邊做起,讓孩子有明確的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麽是責任感。我從字典上了解到“責任感是指自覺做好本職工作的心情,又稱責任感。”我們將其細分為歷史責任、社會責任、集體責任、家庭責任和所有權責任。孩子的理解能力由於年齡、閱歷等各種原因不是很強。這種閱讀方式不僅孩子難以接受,更談不上消化吸收。所以我們老師或者家長可以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讓孩子知道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教育孩子熱愛幼兒園,熱愛集體,熱愛家庭,熱愛家庭,是壹種責任的體現。在幼兒園,尊重老師,關心同伴,收拾好玩具和學習用品;在家裏,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壹種責任的表現等等。總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麽,責任感在哪裏。

第二,讓父母知道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性

育兒專家認為,責任心是孩子最重要的五種品質之壹,老師是老師和引路人,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環節,家長是主導者。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讓他做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會越來越忙,五分鐘能做好的事,半個小時都做不好,不讓做。如果壹個孩子在家庭層面的責任感很難建立,那麽他將來走向社會也很難有社會責任感。可見,家務是培養責任感的最佳時機。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參與家務,作為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的壹種教育。比如,可以讓孩子幫父母擦桌子,掃地。通常情況下,孩子們可以自己洗手帕和襪子。照顧老人;大壹點的孩子可以幫忙買壹些家裏的小東西。當然,對做得好的給予及時的表揚,可以激發孩子做家務的欲望,讓他們更樂意做好家務。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家庭建設,從而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獨立性、自信心和實踐能力,使孩子融入父母的工作中,責任感的培養落到實處。

第三,榜樣示範,讓孩子形成責任感

兒童有強烈的模仿傾向。教師不僅是他們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也是他們直接模仿學習的榜樣。他們將從父母、同齡人、老師和其他人那裏學習。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好榜樣。對待生活中壹些重要的事情,孩子會收獲和父母壹樣的價值觀;在學習中,孩子會學習和模仿老師的壹舉壹動。成人的經驗、閱歷和良好的行為能力,引導孩子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經常通過觀察周圍的成年人來學習,比如教孩子如何關心他人,同情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誠實守信。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壹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壹致。否則,孩子不僅會對大人解釋的所有行為準則不服氣,還會對大人失去尊重和信任,有時甚至會模仿大人的壹些不良行為。

四、教師和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教師可以在班裏建立值日生制度。通過讓孩子每天值班,給花草澆水,擺桌椅,每天給孩子匯報食譜,讓孩子逐漸養成責任感;或者在自主遊戲活動中逐漸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遊戲活動中,尤其是玩偶之家、醫院、理發店等活動中,要求兒童承擔角色中的責任,完成角色中的任務,有利於兒童責任感的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詩歌、故事、童話等文學形式。幼兒園裏有很多詩歌、故事、童話,用來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和孩子壹起看,壹起聊,鼓勵孩子大膽化妝,和妳壹起討論。然而,值得註意的是,盡管這些形式的道德主題對成年人來說很容易理解,但它們並不適合兒童。因此,大人要經常和孩子討論,觀察孩子是否能很好地理解故事所表達的主題,耐心傾聽孩子的觀點,有不對的地方要解釋清楚,並能正確引導。家庭教育中,家長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壹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比如孩子的手帕臟了,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洗。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以用語言引導,讓孩子有機會獨立完成事情。如果孩子的任務沒有效果,那麽作為家長,不要壹味的批評,而是多和孩子討論溝通,找出問題所在,讓孩子有興趣在以後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勇敢承擔責任。比如孩子玩玩具,壹個孩子弄壞了另壹個孩子的玩具,家長要讓他知道造成這樣的後果是自己的錯,幫助孩子承擔責任。他們可以陪他買玩具補償另壹個孩子,向他道歉,讓他進壹步認識到這是自己的錯,勇於承擔責任;家長要鼓勵孩子把事情做到底,不要虎頭蛇尾;讓孩子做壹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服務工作,這是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開始。

總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關鍵是要給孩子在家和幼兒園實踐的機會,讓家長和幼兒園緊密合作,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讓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同步,形成合力。這是壹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