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齋醮祭壇所需要的器具稱為器物。壹般在神壇中與景雲、易科配合使用,有的在練功時也可以使用。道教的法器,可以招神送將,可以驅邪,所以品種很多。木魚:又名“木鼓”,俗稱“魚子”。形狀為圓形,雕成魚形,故名木魚。中間鏤空,發出聲音。壹般放在表殼右手邊,右手用木杵敲。背誦經文時,要配合韻腳使用,經文的每壹個字都要落在木魚的意念上。無上秘笈:“木魚清鍋,醒世。”青:有兩種。壹種叫“圓編鐘”,圓形中空,用銅或鐵制成,另壹種叫“平編鐘”,也叫“玉編鐘”,形似尺子,彎曲角度為120,用玉制成。前者常用於道場,通常在案件的左手邊。清的主要作用是告知神靈,也可以消災解難。平時,道士或香客入寺朝拜,寺主擡頭起身就打下巴。道場念經,要配合儀式,打平行巖。簡介:又稱“手下巴”。像碗壹樣小,由銅制成,木柄附在凸起的底部頂部,便於手持。木柄上有繩子,連接著鐵棒或銅棒。道士們在祭壇上拜佛或“轉佛”時,就捧著它唱給道士們聽,故名“尹秀”。鐘:通常用銅或鐵制成。鐘裏沒有舌頭,所以敲的時候會響。有壹座大鐘和鐘昀呈;大鐘是道觀早晚開停時用的,與大鼓板配合使用;鐘昀呈在道場裏是作為壹種樂器使用的,它是和鼓配合使用的。《道書·輔神功》:“古人以編鐘、編鐘祭祀,各十六鐘,以應十二法、四宮,亦有特掛鐘、特掛編鐘,特掛者,獨掛。這個洞裏的金鐘、玉清、大鐘都在這裏。”鼓:鼓狀或扁圓形,邊緣凸出,中空,兩面或壹面有皮。鼓分大小:大鼓為道觀早晚清靜時所用,與大鐘、板配合使用;小軍鼓在道場中作為壹種樂器使用,與鐘昀呈合作使用。鼓的聲音被認為具有與神靈溝通和辟邪的功能。道教打鼓很講究,能打出“暴風”的模擬音,還能配韻,稱為“花斑”。《太上老君救國救民的秘訣》:“建道場,必先鳴鼓。”當:又名“單音”、“銅鼓”,俗稱“當子”。它被固定在壹個木架上,木架上有壹個長柄,上面有壹個小鑼,用撥子敲擊。如果把十個小鑼固定在同壹個木架上,裝上長柄,就叫“雲鑼”或“雲鑼”。鐃鈸:又稱“銅板”。壹般由銅制成。形狀為中央凸起的圓盤,凸起處系有紅布條。有大小之分:大的叫饒鈸、鬧鈸或大鈸,小的叫柴或柴子。擊打時,雙手各持壹塊布發出聲音,有的將壹塊放在圓形凹布墊上,用另壹塊擊打。在道場中,它通常與鐘壹起使用。鐘:又名三清鐘、響鈴、皇鐘、法鐘、法鐘。壹般用銅制成,有手柄,鈴內有舌,搖動發出聲音。手柄上端形似“山”,象征道教對三清神的崇拜。道教認為,魔鈴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場使用時,必須壹手拿著,有節奏地向壹側晃動。《上清靈寶* *》:“振鈴,鬼為仙秦。”笏:又名歸劍、朝劍、班超、戲板、玉板、玉手板等。最初,它是古代君主和他的臣民在宮廷會面時所持的手板,妳可以在上面寫下筆記,以免忘記。朝代有壹定的制度,皇帝用玉,王公用象牙,博士學者用竹片。道教不限於此,可根據條件使用。持道場時,高拱登壇,雙手捧水,宛如面向天庭。《道德經·助神》:“古有王公諸侯持圭,周之禮有桓圭、辛圭、公圭。《禮記》:持魚之士,必寫竹簡之類。”如意:壹般用玉、木、骨制成。形狀略彎如“心”字,有三點:第壹、二端呈雲狀或奶酪狀,中心稍圓。它象征著“道化三清”的意思,也意味著壹心尊三寶(即包道、鮑靜、石寶)。《太清玉書》:“如意,黃帝制作的對抗蚩尤的兵器,後人也改成了谷多,拿著它是為了驅魔,真是天真。”《上清經》:“佛手捧如意,宣玉包書經。“道士方丈在宣講儒家經典或其他大典時,也把它們捧在手中。法式印章:壹般用木頭、銅或玉制成。印面上刻有道家意味的文字,有的甚至刻有完全象征性的圖案。印出來的紐扣壹般是獅子或者其他邪靈。道教從石天的祖先張道陵開始流傳至今。法印是道教通達天界的公印,行使神力也是合法之事。”凱夫·玄晶:“當法律被印出來的時候,邪惡的靈魂就滅亡了。"法劍:又名"劍"、"靈劍"、"七星劍"。鋼鍛劍身兩側有青銅北鬥七星紋,劍柄附近有龍紋和象征紋。道教認為劍是斬殺惡魔的強大工具,張天師的傳家寶是劍和天師的印章。通常劍身較薄的七星劍是兩劍並排握著使用,有時也可分兩只手使用,也稱“雙劍”或“合劍”。還有壹種劍身刻有符咒的木劍,多為能辟邪的桃木雕刻而成,又稱“桃劍”。道士修法,也有拿菜刀不拿劍的。令牌:又稱“雷令”、“五雷卡”。這是壹個有圓頂和平底的木制標誌。二十八家旅館的名字刻在旁邊。上方圓圈下方的形狀象征天地。令牌是道士送神的聖器,可以辟邪,也可以用來送雷神。令牌的形狀和圖案並不完全相同,如有的刻有龍或劍,有的刻有“五雷令”、“總召諸神。”《道德經·助神》:“李周,牙張起於軍,圓下部刻中國青銅虎符,五齒垂下,背面寫坐虎之形。有人指出,它像壹個古老的牙齒張作為老虎的象征。這個調用將使用令牌,這個方法也是。"嗎哪碗:又稱"水碗"、"水碗"或"清水碗"。在道場裏用來盛法水(也叫“甘露”)。在古代,它是由竹子制成的,但現在它大多是由黃銅制成的。其器皿似茶杯,口略大,杯周圍繪有“五嶽真跡”。但也有飯碗狀的水碗,口略窄。在道場上,常常左手持碗,右手持楊柳枝(或用塑料樹枝代替),將聖水蘸於碗中,遍壇以示清凈。”《靈寶杜畿金經》雲:“楊誌灑汙,去汙於無形。“有時象征布施濟死,《太上全真晚壇教訓》說:“甘露流動滋潤,驅散空虛,拔出癮性,不滯於冰冷深淵。“珍檀木:又名“珍檀木”、“鳳枝”、“京板”。這是壹塊略呈長方形的木頭。頂面微微凸起,底面是平的,用油漆塗成紅色。正面刻有“萬神聽鹽”字樣,兩端刻有幹坤和李侃。道場時,壇木放在桌上,由高拱配合法器使用。道士專施法術時,也常用拍桌面來威嚇邪靈。靈旗:在祭壇上向高拱發號施令的旗幟。旗幟呈三角形,旗面黃色,鑲有齒狀紅邊,上面有壹條黃紅邊絲帶。旗桿壹般由藤條制成。旗幟上寫著“召喚所有的神”。尺子:長木片。形狀與舊尺子相同,兩邊有刻度,刻有葫蘆等吉祥圖案,壹般塗成紅色。此外,還有壹把沒有刻度和花紋的鐵尺。道教認為測量有驅邪的力量,所以尺子被廣泛用作器皿。道教保護者之壹的趙公明元帥的壹些雕像手中拿著壹把鐵尺。樹冠尺:又名“法尺”。這是壹根長長的方形木頭。六面刻有太陽、月亮和二十八夜的名字,以及三星、北鬥和南鬥的六顆星的圖案,以及田鵬元氏的聖名。這樣可以行使田鵬元帥的神力,具有驅邪的作用。”《道德經·助神》:“除不祥桃枝外,古人死於桃枝,故後人以鬼用之。今天,彭統治者就是其中之壹。“繩:又稱鞭、鞭、凈鞭或繩。木柄上刻有蛇頭圖案,下面連有檾麻或棕櫚等纖維制成的繩體,繩後還有壹頭,看起來像壹條完整的蛇。蛇頭上塗著紅漆,上面有八卦圖案,再細的也有蛇口露出的頭。此外,有些用天然彎曲的木頭來代表蛇的身體。道教認為鞭子可以鞭笞惡魔,驅走邪靈。道士在施咒的時候經常會緊緊的抓住蛇頭用力的抽打。師刀:也就是法師用的刀。壹種是由黃銅制成的短劍,劍尖鈍鈍,前端呈橢圓形。手柄上串著銅錢或小鐵環,造型相當奇特。另壹種是鋒利的鐵刀,又稱“巫劍”,介於寶劍和菜刀之間,刻有老先生的聖名。雙鐧:是壹對前端略細的四角形棍,青銅身雕有瘤狀結節,相當於鞭子等武器。多為臺灣省紅發道士所用。在驅魔儀式上,他們手中揮舞雙銅,做出暴力動作。龍角:又稱角、海角、靈角、號角或角笛。大陸道士壹般用海螺,又稱“法螺”;臺灣省烏頭和尚用角,紅頭和尚用錫角。壹般內外都用朱砂粉刷,有的刻有南鬥北鬥六星的圖案和年月日的字樣,有的在口部用紅布或紅繩包裹。龍角由戰爭中的號角轉化而來,道士用其聲音召喚神靈,驅散惡魔氣息。草席、雨傘、掃帚、燈籠:放在祭壇上的草席是用來表示聖所的範圍。如果把草掃成桿,也是法寶。在臺灣省,烏頭道士舉行拜桌儀式時,往往會在祭壇上打壹把傘,防止汙濁之氣侵入體內,以保持自身的清潔。掃帚也是壹種消除邪惡和汙穢的工具,具有類似器具的功能。在祭壇上掛燈籠有召喚所有神靈到祭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