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最簡單的祭祖應該準備什麽?怎麽會?
中秋節也被稱為亡靈節和半月節。農歷七月十五是中秋節。人們普遍進行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準備好酒菜和紙錢祭奠逝者,以示對逝去先人的緬懷。中秋節壹般是七天,有新老死人。三年內死的叫新死,三年前死的叫老死。迷信的說法是新舊會在這期間回家探望,新舊會在不同的時間回來。新的會先回來,舊的會後回來。所以有必要單獨參拜。燒紙錢的時間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先在院子裏撒幾圈石灰,說紙錢在圈裏燒了鬼不敢來搶,然後堆著燒。燒的時候還不停念叨:“某某會拿到錢的。”最後還要在圈外燒壹堆,說是給鬼用的。在死者回去的那壹天,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要做壹頓好飯來紀念死者,這也被稱為“為死者送行”。七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主要是祭祖,所以也叫鬼節。供品中少不了西瓜,所以也叫瓜節。佛教傳說,木蓮的母親(木蓮是佛教人物,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壹)掉進了餓鬼道,食入口化為烈火。目連向佛祖求助,佛祖為他念了《蘭花經》,叫他七月十五日為母親做壹盆。到了現代,把瓜果和陳河馬作為祭品供奉給祖先,當然有品嘗新事物的意思,也是盆祭的遺留。舊時,中元節是木蓮救母的盆景。後來逐漸演變成河燈,祭祀孤兒和意外死亡的人。德州的中原河燈很壯觀。人們用瓜皮、碗、紙做燈,以街巷為單位做特大號紙船。紙站在船上,手裏拿著九環禪杖。中秋節的晚上,人們把燈和紙船放進河內,順流而下。突然,河水燈火通明,像天上的星星壹樣搖曳著。在膠東沿海地區,道士們乘船在海裏放燈,演奏竹絲樂。德克薩斯運河兩岸的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河邊看燈。滕州還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之前,先擺香案,念經。和尚念經的時候,把小籠包撒在臺下,孩子們蜂擁而上,搶著吃。據說吃了可以消災。長島的漁民為了祭奠溺死在海裏的親人,用木板和稭稈做成小船,用來擺放溺水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等,有的甚至裝上死者生前喜愛的棉衣鞋帽和生活用品,然後點燃蠟燭,由同齡的已婚男子將小船投入海中。中秋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相當普遍,他們通常在下午去掃墓祭祖。單縣的祭品特別豐富,有壹個竹盆,壹件紙衣,壹張素桌。淄川請祖在家祭祀,家家戶戶在門頭上種穗粒。據說這種谷物被用作馬,以便祖先在祭祀後可以騎回去。中秋節的飲食壹般是包子、餃子和饅頭,飯後吃蘋果、梨等時令水果。陵縣是唯壹壹個破例稱中元節為品醉節的地方。